在众多林木资源中,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被称为经济林,比如香榧、锥栗、白茶、油茶等。发展特色经济林,成为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经。
20年来,科技特派员在山林间示范推广经济林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了浙江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为了林农增产增收
他们上山培育良种进村指导技术
2003年,时年30岁的喻卫武成为了浙江农林大学派出的首批科技特派员。他觉得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到农村去能帮助广大林农。
喻卫武(右一)
喻卫武一线调研后发现,当时香榧产业品种单一、个体间丰产性能差异大、加工方式传统,选育了浙江省审认定品种6个;引进红外测温法和水分快速测定法明确香榧炒制过程中原材料含水量及炒制时间、温度,初步实现精准化控制;研发脱蒲机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提出生理后熟及开发定温定湿后熟方法;开展树形调控及充实期营养调控研究,极大提升了香榧产量、质量。
2013年派驻丽水遂昌时,喻卫武通过县级特派员详细了解了当地乡情、民情,向贫困户免费赠送苗木,一家一家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精准产业扶贫。5年时间,金竹镇的香榧产业规模从100余亩上升至3000余亩,单株最高产量达到10千克,收益近200元。
到杭州淳安枫树岭工作时,喻卫武发现林农的香榧后熟且炒制技术差,他随即开展了定温定湿后熟、定时定温炒制技术传授,香榧质量提升显著。在早实丰产栽培示范基地中,推广提高造林成活率、人工辅助授粉、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调控、促花保果、绿色病虫害防控、养分管理等技术,400余亩香榧示范基地建设效果良好,新造林生长量提高35%左右,200亩投产林2023年产量预期提高2~3倍,亩均效益7000~8000元,一产产值增加100万元以上。
20年来,喻卫武分别被派驻文成县上林乡、遂昌县金竹镇、淳安县枫树岭镇以及松阳县,为当地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他希望能将自身的科学研究与香榧产业挂钩,让家家户户都能脱贫增收,过上幸福生活。
跟喻卫武一样,江锡兵也是经济林领域的专家。2017年,江锡兵担任丽水庆元县荷地镇科技特派员。为了选育出优质高产栗类良种,每年8月上旬,江锡兵都要冒着近40度的高温高湿,带着工具上山调查锥栗的结实性能和产量数据。
江锡兵(右一)现场示范锥栗修剪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锡兵及团队人员近年成功选育了特早熟和耐贮藏的优质高产糖炒加工型锥栗良种,在荷地镇多个村营建锥栗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栽培精品示范园区近2000亩,技术推广应用2000余亩,示范区锥栗产量从改造前的亩产不足100斤提升到150~200斤以上,单产增加50%~100%,坚果风味品质显著提升,得到省内外收购商、加工企业的认可,鲜果统货收购价从6-7元/市斤提高到当前的12~16元/市斤,且供不应求。
与茶结缘
他们精准指导林农做强产业链
2014年5月,浙江省林科院的石从广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来到了位于丽水莲都区黄村乡的郑村。
实地调研后,石从广发现郑村的海拔在600到800米之间,海拔高度比较适合种植高山云雾白茶。于是,他盯准白茶产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林农开展精准指导,一步步把白茶产业链给做长、做强。
石从广(右一)
9年来,石从广围绕白茶产业申报了一系列关于茶叶栽培加工、茶产业提升的科技特派员项目,为当地在白茶栽培种植、茶叶炒制加工以及品牌宣传推广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了使郑村茶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石从广还帮助黄村乡申报注册茶叶类商标,使黄村高山云雾白茶有了自己的名片,不仅为白茶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了知识产权保障,也为茶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派驻黄村乡9年,石从广累计下乡109次,申报和立项科技特派员项目和其他项目总计9项,推广茶园套种实用木本花卉木槿等新技术5项,引进茶叶和花木新品种9个,培训农民700人次,辐射带动7000人次,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或服务30余次,培养当地茶叶加工炒制人才5名,创制研发茶产品包装盒2套。
在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下,白茶基地茶叶亩均增产茶青20斤,茶青高出市场价格20%被抢购。9年来,通过出售茶青和炒制成品茶,使得当地农民和合作社增收1000余万元。在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当地的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各自建立了1条茶叶生产线,日炒制成品茶可达100公斤。郑村在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茶园面积从2014年度的280亩提高到2020年度的410多亩,目前已投产350亩,茶产业初具规模,茶品质名声在外,在2022年第一届丽水莲城雾峰茶斗茶大赛上,‘上郑白茶’获条形茶银奖。在郑村白茶产业效益带动下,黄村乡茶叶种植面积得以迅速推广,茶园遍及郑村、严鸟、汇村、池岭等行政村,目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1700亩,茶业已成为黄村乡的主导产业。
除了丽水莲都区的白茶,缙云的油茶也得到了科技特派员的帮扶。
缙云县三溪乡和石笕乡地处偏远,油茶是当地林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缙云特色林业产业。缙云县原有油茶老林5万多亩,但树体老化严重、良种林分比例低、林地贫瘠等问题导致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驻缙云县科技特派员叶淑媛发现,如何在重新恢复油茶低产林生长能力的同时,又做到最大限度节省人力、成本是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于是,叶淑媛和团队成员围绕整个产业链提升开展良种种苗、新品种生产、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及加工质量效益提升等方面技术支持,推广应用适合当地生长高产高效的油茶新品种,培训油茶良种繁育技术、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石笕乡完成了10个新品种的高枝嫁接换冠以及5万多亩油茶低产林改造,亩产增加茶油13.5公斤,按80元/公斤计算,亩产达1400元,共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完成320多亩油茶新品种造林,每亩产果量达800余斤,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0余万元;乡镇油茶加工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新上一条茶油精炼生产线,并申报了相关项目,共加工精炼茶油90多吨,增加产值近60多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人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光林农学元宇宙 香榧、锥栗等经济林产量大幅提升
网址:http://xy027.fannawang.com/news/itemid-33157.shtml